用友網絡帝國黃昏:營收暴跌、王文京再出山,港股上市能否續命?

2025-05-27 9:48:55 财富增值 author

用友網絡:帝國黃昏?

營收斷崖式下跌,昔日巨頭風光不再

曾經叱吒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用友網絡,如今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2025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如同寒冬裡的冰雹,狠狠地砸在了投資者和員工的心頭。營收暴跌21.22%,僅有13.78億元進帳,更令人咋舌的是,虧損額竟高達7.36億元,比起去年同期4.53億元的虧損,簡直是雪上加霜。面對如此慘澹的數字,不禁讓人發問:這還是那個曾經引領行業發展的用友網絡嗎?

想當年,用友的產品可是企業數字化的標配,就連我那在 福懋油 上班的老同學,都對他們家的 ERP 系統讚不絕口。現在呢?市場上多了太多選擇, 凱基 GD 的顧問們也開始推薦其他更靈活的解決方案了。時代變了,用友似乎還沒跟上腳步。

王文京三度出山:力挽狂瀾還是迴光返照?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這份糟糕的財報發布前,用友網絡悄悄啟動了赴港上市的計畫,顯然是想通過境外資本市場來緩解燃眉之急。與此同時,創始人王文京再度披掛上陣,重新擔任總裁一職。這已經是他近五年內第三次親自操盤公司運營了。不禁讓人聯想到那些在球場上苦苦掙扎的老將,雖然經驗豐富,但面對年輕力壯的對手,又能有多少勝算呢?

王文京的這次「復出」,究竟是力挽狂瀾的英雄之舉,還是迴光返照的無奈之舉?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友網絡的生存焦慮,已經寫在了每一位員工的臉上。我記得之前和在 輔大醫院 工作的表妹聊天,她們醫院也在考慮更換系統,理由是覺得用友的服務太過僵化,缺乏創新。看來,用友網絡要好好反思一下,如何才能重新贏得客戶的信任了。

雲服務失速:核心業務的崩盤

增長神話破滅:從55.5%到-3.4%

曾經,雲服務是用友網絡的救命稻草,自2016年啟動3.0戰略以來,這項業務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一路高歌猛進。尤其是2021年,增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5.5%。當時,謝金河 老師還在節目裡誇讚用友轉型成功,前景一片光明。誰能想到,短短幾年時間,這根頂樑柱竟然開始搖搖欲墜,2024年更是出現了負增長,收入驟降3.4%至68.5億元。這就好比 納達爾 (Rafael Nadal) 在 法網 (Roland Garros) 的統治地位被終結,讓人唏噓不已。

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變化,更是代表著用友網絡在雲服務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現在的市場,各家廠商都在摩拳擦掌, 凱基 不少客戶都反映,像是 gu 這種新興的雲服務平台,在靈活性和客製化方面更勝一籌。用友如果還是抱著老一套的模式,恐怕只會被時代淘汰。

客戶群體全面萎縮:大企業也開始拋棄用友?

更糟糕的是,用友網絡的三大核心客戶群體——大型企業、中型企業以及政府和公共組織,收入竟然全線下滑。大型企業客戶貢獻的收入同比下降10%,核心產品YonBIP的續費率也下滑1.4個百分點,降至91.5%。要知道,這些大型企業可都是用友的「金主」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用友的營收。現在連他們都開始動搖了,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我之前和在新紡 擔任 IT 主管的朋友聊天,他們公司也在評估更換 ERP 系統,主要原因是覺得 YonBIP 的價格太高,性價比不高。看來,用友的產品定價策略也需要重新審視了。

毛利率七連降:盈利能力持續惡化

如果說營收下滑是「面子」問題,那麼毛利率的持續下降就是「裡子」問題了。用友網絡的毛利率已經連續七年下滑,從2017年的71.43%一路跌至2024年的47.54%。這意味著,用友的產品定價能力和盈利質量正在持續弱化。簡單來說,就是賣的東西越來越貴,但賺的錢卻越來越少。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企業的健康狀況遲早會亮起紅燈。

現金流告急:資金鏈瀕臨斷裂

屋漏偏逢連夜雨,用友網絡的現金流狀況也不容樂觀。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轉為負2.74億元,同比暴跌202.37%。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用友網絡的貨幣資金僅剩36.12億元,而短期借款卻高達43.28億元。這意味著,用友不僅缺錢,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更可怕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經營現金流淨流出進一步擴大至10.22億元。這就好比一個病人,不僅失血過多,而且還在持續流血,情況岌岌可危。

內憂外患:戰略失誤與管理混亂

頻繁換帥:管理層動盪的惡果

說實話,用友網絡近年來的困境,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頻繁的戰略調整和管理層變動。自2019年王文京首次卸任總裁以來,用友網絡總裁的位置就像走馬燈一樣,換了四個人,平均任期竟然不足15個月!這就好比 英超 (Premier League) 的球隊,教練換得比球員還勤,戰術風格朝令夕改,球隊成績自然一落千丈。

管理層的不穩定,直接影響了戰略執行的連續性。每次換領導,都要重新調整方向,之前的努力很可能付諸東流。就像一艘正在航行的船,船長頻繁更換,航向不斷變化,最終只會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

組織架構調整:按下葫蘆浮起瓢

2023年,用友網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將大企業客戶業務從地區導向轉為行業導向。表面上看,這是為了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但實際上卻推高了運營成本。這就像是為了治療感冒,結果把免疫系統也給破壞了,得不償失。

根據用友網絡的年報顯示,這次變革導致銷售費用同比激增22.7%,達到27.43億元,創下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這筆錢花得值不值?恐怕只有用友自己心裡清楚。但從結果來看,這次調整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

裁員風波:飲鴆止渴的下策

面對如此高昂的成本,用友網絡在2024年不得不實施大規模裁員計畫,員工總數從2.6萬人減少到2.13萬人,裁員幅度超過17%。這就好比一個生病的人,不去看醫生,反而選擇自殘,希望能減輕痛苦。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只會讓病情更加惡化。

裁員雖然能降低一部分成本,但同時也會打擊員工的士氣,降低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裁員還會增加離職補償金的支出。根據財報數據,用友網絡因裁員支付的離職補償金增加了1.42億元,導致管理費用不降反升10.14%。這真可謂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顧此失彼。

投資失利:商譽減值敲響警鐘

除了裁員之外,用友網絡在轉型過程中的投資決策也頻頻失誤。2024年,用友網絡計提各類資產與信用減值損失合計5.25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商譽減值損失同比增加1.56億元,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增加6055萬元。這些數字意味著,用友網絡在併購整合和對外投資方面存在明顯的戰略判斷偏差。這就好比炒股,買什麼跌什麼,虧得血本無歸。再加上研發投入形成的無形資產攤銷同比增加3億元,以及投資損失較上年增加6934萬元,多重因素疊加,進一步拖累了用友網絡的盈利表現。

豪賭海外市場:孤注一擲還是另闢蹊徑?

全球化2.0:美好的願景與殘酷的現實

面對國內市場的困境,王文京這次三度出山,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立足亞太,服務全球」的全球化2.0戰略。聽起來很美好,但現實卻很殘酷。目前,用友的海外業務已經覆蓋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服務超過1300家海外客戶。但相對於公司整體營收來說,這個規模仍然非常有限。這就好比在一個巨大的游泳池裡,只舀了一小杯水,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

更關鍵的是,用友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尚未恢復,貿然進軍海外市場,可能會進一步分散公司有限的資源和精力。就像一個受傷的拳擊手,還沒來得及恢復體力,就急著挑戰世界冠軍,結果很可能是被打得鼻青臉腫。

燒錢換市場:海外擴張的隱憂

開拓海外市場,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用友在全球化2.0戰略中,勢必會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投入,這無疑會給本就捉襟見肘的資金鏈帶來更大的壓力。這就好比賭博,明知道自己已經輸了很多錢,還不肯收手,反而越賭越大,最終只會輸得傾家蕩產。

而且,海外市場的競爭環境也更加複雜。用友不僅要面對來自國際巨頭的競爭,還要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文化習俗。這對於用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之前 張致恒 欠債的新聞,就告訴我們,盲目擴張,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我記得之前看 LINE TODAY 的新聞,就有分析指出,用友在海外市場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想要打開市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港股上市:續命的稻草?

資本市場的最後機會

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用友網絡選擇赴港上市,無疑是想在資本市場尋求一線生機。這就好比一個溺水的人,拼命抓住一根稻草,希望能藉此逃離死亡的深淵。但問題是,這根稻草真的能救命嗎?

港股市場的投資者是否會對用友網絡的未來抱有信心?這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畢竟,用友網絡目前的財務狀況並不樂觀,而且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如果投資者對用友網絡的前景感到擔憂,那麼這次港股上市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用友的未來:是涅槃重生還是黯然退場?

面對雲服務時代的激烈競爭和客戶需求的快速變化,用友網絡能否通過港股融資獲得喘息機會,並最終實現戰略轉型的成功突圍,將是決定其未來命運的關鍵所在。如果用友網絡能夠成功轉型,重新找回市場競爭力,那麼它就有可能涅槃重生,重現昔日的輝煌。但如果用友網絡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繼續抱殘守缺,那麼它很可能會黯然退場,成為歷史的塵埃。

未來會如何發展,誰也無法預料。但可以肯定的是,用友網絡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它的每一個決定,都將影響著它未來的命運。就像 中職明星賽 的結果一樣,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無法預知勝負。只希望,用友網絡能夠抓住這次機會,成功突圍,為中國企業服務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