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穩定幣的監管無疑是各國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最近,香港和美國分別在穩定幣監管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其中,香港的《穩定幣條例草案》正式通過,無疑為全球穩定幣監管樹立了一個新的標竿。而美國的《2025年美國穩定幣創新指導與建立法案》(GENIUS Act)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預示著全球穩定幣市場即將迎來一場變革。
5月21日傍晚,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了《穩定幣條例草案》,這意味著香港將成為全球首個為法幣掛鉤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這一舉措不僅展現了香港擁抱金融創新的決心,也體現了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探索Web3領域的戰略佈局。在經過特首簽署及法例刊憲之後,合規的香港穩定幣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正式落地,為香港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美國參議院也傳來了關於穩定幣監管的重要消息。5月19日,參議院以66:32的票數通過了《GENIUS Act》的程序性投票,試圖為美元掛鉤穩定幣提供聯邦監管。這項法案的推進,被視為美國在穩定幣監管領域的一次歷史性突破,有望為美元穩定幣的發展提供更加明確的法律框架。如果《GENIUS Act》能夠順利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將對全球穩定幣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香港的《穩定幣條例草案》不僅是全球首個針對法幣掛鉤穩定幣的全面監管框架,更是一部細緻入微的法律文本。該草案共11部、175條及8個附表,涵蓋了發牌制度、持牌人責任、監管權力及制裁等多個方面。深入理解這些核心內容,對於評估香港穩定幣市場的潛力和風險至關重要。
首先,該法案明確了穩定幣的定義,即“法幣掛鉤穩定幣”,指的是以法定貨幣(如港元、美元)為錨定資產,以維持穩定價值的代幣。這種定義方式,將監管範圍精準地鎖定在與傳統金融體系關聯最緊密的加密資產上。
其次,法案對受規管活動進行了詳細界定,包括發行穩定幣、管理儲備資產及提供穩定幣相關服務。這意味著,所有參與穩定幣生態的機構,都將受到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嚴格監管。
最為關鍵的是,該法案設立了嚴格的發牌制度。發行人需要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請牌照,且申請者僅限於公司或香港以外的認可機構。同時,法案還規定了最低註冊資本2500萬港元的要求,以確保發行機構具備足夠的財務實力來應對潛在的風險。未經授權從事受規管活動,或進行虛假宣傳,將構成刑事犯罪,面臨高額罰款和監禁。
此外,法案還對持牌人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儲備管理要求,即穩定幣必須1:1錨定法定貨幣,儲備資產需要全額覆蓋並定期審計。這項規定旨在確保穩定幣的價值穩定,避免出現類似於UST脫鉤的崩盤事件。同時,法案還強調消費者保護,規定持牌人必須提供強制無條件贖回權,確保用戶可以隨時按面值贖回穩定幣。此外,持牌人還需要任命合格的行政總裁、董事及穩定幣經理,並獲得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同意。
香港金融管理局在監管方面擁有廣泛的權力,可以要求持牌人提供資料、進行調查,甚至任命法定管理人。對於違反法規的行為,法案規定了嚴厲的制裁措施,包括罰款、牌照撤銷及刑事責任。例如,無牌經營或非法銷售穩定幣,最高可處以500萬港元罰款及7年監禁;欺詐行為的罰款上限更高達1000萬港元,監禁可達10年。這些嚴厲的處罰,無疑是對市場參與者的一種警示,旨在確保市場的健康發展。
為了確保市場的平穩過渡,法案還設立了過渡安排。現有的穩定幣發行人需要在法案生效日前(預計2025年內生效)申請牌照或退出市場。這意味著,現有的市場參與者需要儘早評估自身的合規情況,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對於那些無法滿足合規要求的機構來說,退出市場或許是唯一的選擇;而對於那些有實力、有意願的機構來說,申請牌照將是進入香港穩定幣市場的敲門磚。
穩定幣監管的全球競賽中,美國和香港的策略選擇呈現出鮮明的對比。儘管兩者都旨在為穩定幣提供清晰的監管框架,但其背後的監管哲學、市場定位和戰略考量卻大相徑庭。深入分析這兩個法案的異同,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全球穩定幣監管的未來走向。
香港的監管框架採用了集中統一監管模式,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導,支持錨定港元、美元等多種法幣的穩定幣發行。這種模式秉持“風險為本”的原則,力求在金融穩定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旨在打造一個國際化、多元化的穩定幣生態,從而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這種開放的姿態,無疑為全球的穩定幣項目提供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發展平台。
相比之下,美國的監管思路則更為謹慎。儘管《GENIUS Act》旨在為美元掛鉤穩定幣提供聯邦監管框架,但其背後的核心目標是維護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法案推行分級監管,由聯邦和州級機構協同監管,並對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發行人納入聯邦監管。這種模式以“保護美元霸權 + 防控系統性風險”為核心,對非美元穩定幣的合規性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凸顯了地緣戰略考量。可以看出,美國在穩定幣監管方面,更多地是出於維護自身金融霸權的考量,而非單純的擁抱創新。
在監管嚴格度方面,香港的法案無疑更加嚴苛。它設置了2500萬港元的最低股本要求、100%高流動性儲備資產、72小時強制贖回等一系列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雖然有助於提升市場的穩定性,但同時也增加了中小機構的合規成本,短期內可能會抑制市場的創新活力。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嚴格的監管有助於建立投資者的信任,為香港穩定幣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而美國的《GENIUS Act》在儲備資產方面則給予了發行人更大的靈活性,允許其投資於短期國債、回購協議等組合。這種靈活性有助於提高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但也可能帶來更高的風險。此外,美國的分級監管模式雖然為小型發行人提供了州級監管的選項,但同時也可能導致監管標準的不統一,增加監管的複雜度。總體而言,美國在監管嚴格度方面,似乎更傾向於在創新和穩定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在消費者保護方面,香港的法案顯得更加直接和有力。它強制持牌機構向零售投資者銷售穩定幣、規範廣告發佈,並通過臨時牌照過渡期(6個月)引導市場有序合規。這些措施能夠更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避免出現因信息不對稱或不當銷售而導致的損失。
相比之下,美國的法案更側重於儲備資產的月度披露和反洗錢要求,但在消費者贖回權保障和信息披露頻率方面相對較弱。此外,美國還需要依賴聯邦和州級監管的協同,國際互認機制也尚在探索中。因此,在消費者保護方面,香港的法案似乎更勝一籌。
總體而言,香港和美國的穩定幣監管策略各有側重,前者更注重開放和創新,後者則更注重維護金融霸權和風險防控。這兩種不同的策略選擇,將對全球穩定幣市場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的通過,無疑是加密貨幣領域的一件大事。各方人士對此持有不同的觀點和期待,這些聲音匯聚在一起,共同描繪出香港穩定幣監管的未來圖景。從加密社群的成員到傳統金融機構的管理者,再到政策制定者和媒體觀察者,他們的觀點都值得我們仔細聆聽。
香港社區成員GFF.eth (@GF 41536085) 的觀點頗具前瞻性。他認為,美國《GENIUS Act》的程序性通過和香港穩定幣法案的迅速落地,可能不僅僅是單純的監管舉措,而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關鍵佈局。他將穩定幣視為“金融核武器”,並認為當前的監管框架是發射前的各種安全措施,接下來的關鍵在於決策者是否敢於按下“發射按鈕”,將人民幣發行在以太坊等區塊鏈平台上。然而,他也表達了對僅發行港幣穩定幣的擔憂,認為這可能會失去意義,因為港幣實行聯繫匯率制度,本質上就是美元穩定幣。這種觀點將穩定幣的監管提升到地緣政治的高度,認為其可能影響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可謂是高屋建瓴。
作為OSL集團的執行董事兼法規事務主管,Gary Tiu的觀點更偏向於行業內部。他表示,OSL集團積極參與香港穩定幣政策制定討論,並見證和推動了穩定幣框架的成型。他認為,香港穩定幣法案為行業發展設定了統一標準,有助於提升透明度與長期穩定性。這種觀點強調了監管對於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認為清晰的規則能夠減少不確定性,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從而推動市場的成熟。
中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委員、香港Web3加密貨幣領導組負責人吳傑莊 (@Johnny_nkc) 的觀點則更具戰略性。他認為,香港推動加密穩定幣有助於其成為國際Web3金融中心。他強調,香港背靠中國大陸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不僅會推出港幣穩定幣,還會推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和其他穩定幣,從而擁抱加密貨幣、Web3和穩定幣。他將法案的通過視為Web3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步,並呼籲各界人士共同推動穩定幣的應用場景落地,包括實體零售、跨境貿易等。此外,他還建議完善穩定幣的市場屬性,包括向持有者釋放利息,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這種觀點將穩定幣視為香港發展Web3產業的重要基石,並提出了具體的發展建議,具有很強的實操性。
媒體觀察者華爾街見聞則將香港和美國的穩定幣監管舉措,視為一場“數字鑄幣權爭奪戰”的開端。他們認為,隨著各主要金融中心都在建立自己的數字貨幣體系,確保貨幣在數字金融時代擁有更大的控制權,這場競爭才剛剛開始。這種觀點將穩定幣監管置於全球金融競爭的大背景下,認為其不僅僅是技術和市場的競爭,更是國家之間金融控制權的博弈。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提醒我們需要關注穩定幣監管背後的戰略意圖。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车载系统,例如极光系统,也成为车主关...
拆除上下铺木床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细致小心,才能确保安全且避免损坏。本...
2025年初,黄金价格强势反弹,1月9日至10日金价接连走高,创下近...
新潮能源股价暴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背后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
京东近期完成了APP15.0版本的大规模改版升级,目前已逐步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