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新办发布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声称要“稳市场、稳预期”。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大机构齐发力,看似决心很大,但细看之下,却让人不禁要问:这真的是对症下药,还是饮鸩止渴?
央行的动作不可谓不大,降准、降息、再贷款,一套“组合拳”下来,摆明了要释放流动性。什么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一万亿长期资金;什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引导LPR下行;什么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这哪里是“稳”,分明是想把市场“喂饱”!
但问题是,市场真的缺钱吗?我看未必。真正的问题在于,资金流不到该去的地方。实体经济疲软,投资回报率低,你再怎么放水,钱还不是在金融系统里空转?而且,降准降息还会进一步压低银行的利润空间,加剧地方债的风险,这不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吗?
更让人担忧的是,央行还打算“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为科创企业发债提供担保。这简直是开了个坏头!政府信用背书,只会让市场更加扭曲,劣币驱逐良币。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不需要这种“保姆式”的扶持;而那些靠关系、靠政策的企业,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浪费资源。
金融监管总局的八项政策,重点还是放在房地产上。又是“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又是“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说白了,还是想给房地产输血。
但现在的问题是,房地产不是缺钱,而是缺信心!房价高企,民众负担不起;开发商暴雷,烂尾楼遍地。你再怎么放松融资,老百姓不买账,开发商没信心,还是白搭。更何况,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再这么下去,只会越陷越深。
另外,什么“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整优化监管规则,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保险资金入市,喊了多少年了?真能解决问题吗?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证监会的表态,听起来最“政治正确”。什么“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什么“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什么“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但关键是,怎么做?
一句“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就把问题暴露无遗。说白了,还是想靠国家队救市。但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靠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只会适得其反。
更让人无语的是,证监会还打算“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科创板、创业板的问题是什么?是制度不够包容吗?是审核不够灵活吗?根本问题是,信息披露不透明,造假成本太低,导致劣质企业横行,坑害投资者!
证监会还说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这和央行的思路如出一辙,又是想靠政府信用背书,来推动科创企业融资。这种做法,只会加剧市场扭曲,滋生腐败。
总而言之,这一系列的金融政策,看似力度很大,但却缺乏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延缓问题的爆发,而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政策可能会加剧市场扭曲,滋生腐败,最终损害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车载系统,例如极光系统,也成为车主关...
拆除上下铺木床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细致小心,才能确保安全且避免损坏。本...
2025年初,黄金价格强势反弹,1月9日至10日金价接连走高,创下近...
新潮能源股价暴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背后原因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
京东近期完成了APP15.0版本的大规模改版升级,目前已逐步向用户...